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镇街道范文

乡镇街道范文

乡镇街道

乡镇街道范文第1篇

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前提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群众的要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相结合,从农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为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坚持德法相济,在认真抓好试点村创建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普遍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形成了村村重视、家家参与的良好格局。

探究该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扎实开展的缘由,还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深化农村教育、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来抓。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一方面可以使无形的教育变成有形的工作,能够通过一条街把环境整治、卫生体育、科技文化、政务公开、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打造一个强化农村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减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用该镇党委书记**的话说:“乡镇的发展,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既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又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融洽干群关系维护稳定,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好。”

群众和社会的强大合力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创建活动,投入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效的投入,达到创建标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该镇各村尤其是第一批参与全市文明一条街创建的试点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在外关系相对较多,有的集体经济薄弱但个体大户数量不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多方筹措,确保投入,是该镇实现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发动群众集一块。*村是该镇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大村,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集体经济外债达80多万元,可谓一穷二白。近年来,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想事干事,凭干净树形象,用干事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该村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村后,村两委干部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通报,全体村民一致表示:这样利村利民的好事,集资干,值!短短三天时间,群众将集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村里,不到半个月时间,一条长230米,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镶嵌在该村的“南大门”,用该村群众的话说:“村里修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路’,更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富裕文明路’。”

倡导大户捐一块。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勤劳守法的群众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也都愿意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和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镇“文明一条街”5个试点村建设过程中,有30多位个体企业主、民营大户捐款捐物10万余元,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投入。

依靠社会筹一块。市直单位功不可没。他们有的给所包村送来了捐款,有的送来了实物,有的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多次派人前来指导帮助文明街建设。其中,市*局不仅无偿给所包的*村捐赠了8盏高标准路灯,还送来了现金;包驻*村的*报社领导在单位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硬”是挤出钱送到了村里。所有包驻该镇文明一条街的单位,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镇和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大力支持。

显著的成效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力明证

*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至今,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个“了”字可见一班。

农村环境改善了。各村都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文明一条街建设的突破口,广泛开展了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对街道两侧的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等“四大堆”进行了及时归位清理。全镇各村总计清理垃圾2300多吨,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400余间,粉刷墙面6万余平方米,促进了环境面貌的根本好转。

乡镇街道范文第2篇

一、乡镇党政正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干部选拔上有难度。一是优秀干部难找。调查中一些区县(市)委主要领导反映,在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人才时,总感觉选人标准很难掌握,尽管干部不少,但真正可以用得放心的人并不多,如“萝里选瓜”,选来选去就是这几个现人,有一种人才饥荒感。二是选用渠道狭窄。从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的现状来看,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主渠道仅两条:一条是从乡镇内部进行梯级选拔,即把乡镇长选拔为党委书记,把党政副职选拔为乡镇长;另一条是从区县(市)直部门单位的副科级干部中选拔。应该说具备乡镇党政一把手素质的人的面比较广,但目前乡镇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导致一些优秀人才不愿下乡镇工作,注定了选用乡镇党政正职的渠道狭窄。三是人才素质难考察。调查表明,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期乡镇党政一把手提出较过去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这些素质都是内在的,没有明显尺度。据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反映,很多干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是否具备一把手的潜在素质,很难通过常规的干部考核考察手段识别出来。四是选人用人缺乏竞争机制。当前,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畅,乡镇党政正职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问题,致使部分乡镇党政正职不思进取,不求提高,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和压力感;另外,乡镇党政正职的任用方式都是采取选任制、委任制,“能上”方面尚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不利于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二)干部教育上有盲点。一是教育培训意识不强。一方面,存在重提拔轻教育的倾向,各区县(市)对选配一个乡镇党政正职都很重视,一般要经过推荐、考察、酝酿、集体讨论决定等诸多环节,但对干部使用上来后的培养教育却相对忽视,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存在重任务“加压”轻思想“加油”的倾向,区县(市)领导对乡镇党政正职布置任务、签责任状多,讲学习、抓思想作风建设相对较少;检查工作多,交心谈心关心相对较少。二是教育培训手段单一。目前,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对乡镇党政正职的培训除了每年在市委党校集中轮训一次和在县委党校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外,很少采取专家培训、外出考察、集中交流、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等其他培训方式,造成干部对目前的调训方式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以工作忙为由推脱调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在党校开设的课程大都以政治理论为主,没有针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有关经济法律、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加上党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难以解答在农村工作和市场经济中碰到的一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培训的实效性很低。培训制度不健全。目前乡镇党政正职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仍未建立,对乡镇党政正职的学习情况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跟踪考察与监督,更难操作的是不好将学习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导致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大打折扣。三是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经济发达地区财力雄厚,他们每年花巨资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对财政拮据的我市而言,干教投入微乎其微。费用不菲的外向型经济知识培训和干部外派挂职学习经费均由各单位自我筹措,这对本来比较困难的乡镇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对乡镇党政正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干部使用上有误区。一是逆向流动不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当前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调配工作中,往往存在一种定式,一把手只能由偏远乡镇调近郊乡镇,由小乡镇调大乡镇,由差乡镇调好乡镇、由乡镇调区县(市)直部门,而实际工作需要则不尽然:如差乡镇比好乡镇更需要优秀的党政一把手;乡镇又比区县(市)直部门更需要优秀的一把手。但干部流动现状截然相反,逆向流动明显不畅。如资阳区去年在处理香铺仑乡涉农事件过程中,区委发现区直部门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处理问题沉着冷静、应付自如,是一把乡镇工作的好手,在今年年初调配乡镇班子时,组织有意图安排他到乡镇任党委书记,他死活不从,提出如果区委作出任命,他就辞职下海。二是届内变动频繁。由于乡镇领导班子每届任期3年,与区县(市)领导班子换届不同步。区县(市)领导班子换届时,经常要拉动乡镇党政正职。再加上乡镇工作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任务重,责任大,麻纱多,当前又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措施,导致人心思动。而一些区县(市)不从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单纯采取工作上不去就换人的做法,致使乡镇党政正职在届内异动频繁。三是妇女干部难选。由于乡镇工作具有任务重、矛盾冲突性大、条件艰苦等特点,一些妇女干部不适宜也不愿意从事乡镇工作,再加上妇女干部资源本来就少,更增加了选拔乡镇女书记、女镇长的难度。四是择优拔尖难。由于乡镇党政一把手近几年流动较大,一些资历较深,工作业绩较好的乡镇正职一般都优先调到了区县(市)直部门。现有乡镇党委书记中尽管优秀的很多,但是相对来说资历都较浅,所以,在民主推荐县处级领导职务时,进入考察环节的不多,提拔任职的更少,导致一些优秀乡镇党政一把手普遍不安心乡镇工作,纷纷要求进城。

(四)干部管理上有漏洞。一是职责定位不准,容易导致党政不和。乡镇党政一把手职责定位很重要,定位得好,整个班子团结,有战斗力。但是,乡镇一级党、政工作难以截然分开,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定位难度较大。特别是乡镇长难当,作为政府一把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干工作吧,担心越位,影响关系;唯书记马首是瞻、言听计从吧,政府形同虚设,工作未到位,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当,乡镇党政一把手精诚团结一切工作都好开展;倘若党政一把手貌合神离,形不成合力,其他干部就无所适从;倘若党政一把手关系水火不容,那么很容易形成两个阵容,相互对抗,势不两立。二是考评手段乏力,容易导致虚假政绩。考核是监督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在考核中标准难科学,尺度难统一。定性考核标准难量化,衡量一个干部的德,没有准确尺度,并且德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对德的考核难到位,易失偏颇;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实绩,既受其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区位条件、工作基础、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人政绩与班子政绩难以明晰和区分。实际操作中,往往重后果,不重前因,并非在相同起跑线上评比排位,难免有失公允。如前几年,有的乡镇表面繁荣昌盛,但待主职调走,原形毕露,负债累累。三是严管厚爱失度,容易导致骄傲自满。乡镇工作重要,乡镇工作辛苦,胜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人才难找,因而乡镇党政一把手自然如区县(市)委、政府的“掌上明珠”;乡镇党政一把手在乡镇工作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了不少掌声、鲜花、荣誉,骄傲自满情绪悄然滋生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骄傲演变成骄情,必然导致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自满能够迷人心智,必然导致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近年来,一些乡镇书记在地方上勾结地痞地霸势力、违法行政、骄横跋扈者不乏其人。

(五)监督力度上有欠缺。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的领导认为,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在发展一方经济、保持一方平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以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想捞多少“好处”也困难,对这些人应该适当宽容一些,不必要求那么严格,因此对这些人的监督有所忽视,甚至有所忽略。二是监督的措施不很得力。对正职的行为,问题大一点的,轻描淡写;问题小一点的,淡然带过;一些虽是问题但无关大碍的,视而不见。党委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真正开展批评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触及实质问题。三是监督的方位不很全面。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力度悬殊。发现苗头打招呼、多提醒,这种事前监督做得不够好,甚至有所忽视。相对而言,比较注重事中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即予查处,给予纠正。事后监督主要采取了离任审计手段,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重视不够,往往干部调到新单位正式上岗了,审计结果才出来,有什么问题也未再作查处,实际监督作用不大。四是监督的机制不很完善。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监督事实上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难以监督”的问题。在监督机制上,上级如何监督、同级如何监督、下级如何监督,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对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没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对不接受监督的对象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导致监督虚化,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研究和把握乡镇党政正职的地位作用、成长规律以及应具备的素质

1、正确认识乡镇党政正职的地位和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在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是党和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工作的一个“承重层”,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村最基层的重任。作为领导、组织和管理一个乡镇改革和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乡镇党政正职在乡镇领导班子和全面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一是乡镇党政正职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面貌。如果乡镇党政正职思想解放,思路明晰,开拓进取,勤奋务实,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能形成一股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如果乡镇党政正职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或鼓不起实劲,拿不出实招,那么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活力就得不到发挥。二是乡镇党政正职对一个地方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乡镇党政正职的言传身教,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党内和社会上产生见贤思齐的效应。三是乡镇党政正职的状况直接关系着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的水平。乡镇党政正职作为乡镇领导班子的核心,居于统率地位,负有带班子的重要责任,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一个好的合格的乡镇党政正职能起到坚持政治方向的导向作用,实现科学决策的中心作用,团结协调的凝聚作用,勤政廉政的表率作用。只要乡镇党政正职配好配强了,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认真研究和把握乡镇党政正职的成长规律。

一是最佳使用期问题。最佳使用期是指选用干部担当一定层次职务的最有利的时期。对干部自身来说,就是发挥才干,建功立业最有效的时期。据调查,相对于乡镇党政正职而言,其具体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指乡镇党政正职在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龄期间,身体、素质、能力、经验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5?50岁之间;(2)指适应和胜任乡镇党政正职职务的合适的年龄段。从实践情况看,基本上在30?45岁之间;(3)指提拔干部担任高一层次或更重要领导岗位最有效的任职时间和调整期限。通常情况下,任职五年并称职者,应予提拔或调任更重要的领导岗位,若一地任职十年而届时不能升迁者,应予以交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对乡镇人民代表每届任期的修改,我们建议,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任期由三年一届改为五年一届,县乡换届同步,并且县直换届在前,乡镇在后。这样既能避免县直换届拉动,克服乡镇党政正职变动频繁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取得良好的用人效益。

二是合理成长路径问题。经过对近年来我市284名乡镇党政正职的成长经历分析,发现在三个方面呈现出规律性:(1)都经过了多岗位锻炼,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比较丰富。据统计,这些同志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之前,平均在4.5个岗位上工作过,其中在2.1个副职岗位上锻炼过。实践证明,多岗位、多部门以及乡镇副职岗位的实践锻炼是乡镇党政正职成长的必要条件;(2)成长过程按台阶拾级而上,有多层次的发展过程;(3)大都经过了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的锻炼培养。如经过乡镇的副书记、常务副乡镇长以及县直有关综合部门的主要岗位锻炼。因此,在设计乡镇党政正职成长的合理路径时,既要注意岗位的扩展,又要注意层次的提高,最好做到条块兼备,上下结合,党政复合,让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和优秀人才沿着合理路径拾级而上,早日成才。

3、正确把握乡镇党政正职人岗相适的标准。鉴于乡镇党政正职职位的重要性,一个称职的乡镇党政正职,除了要具备普通干部所需要的素质外,还必须着重强调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上要强。二是敬业精神要强。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要强。四是民主作风要好。五是廉洁自律意识要强。

(二)抓选拔任用,确保乡镇党政正职选准用好

1、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一是大力从区县(市)直部门一把手中择优选拔。在乡镇和部门之间,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乡镇,要把优秀人才推向乡镇、聚集在乡镇,加速乡镇发展,加速干部成长。不能只把优秀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到区县(市)直部门任职,相反应大力从区县(市)直部门一把手中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此,应制定鼓励区县(市)直部门干部到乡镇任职和激励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勤奋工作、做出成绩的政策。二是尝试从乡镇站所长中择优选拔。乡镇站所主要负责人,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有的确实具备一把手的素质和潜能,可以作为乡镇党镇正职的考虑人选。可以通过组织培养、造势,逐步选拔至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个别的还可以打破身份、编制限制,一步到位,破格启用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上来。三是着力从改制企业一把手中择优选拔。要把握当前大量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的机遇,把已经或即将闲置、流散于社会的优秀厂长、经理等经营管理型领导人才选拔到乡镇工作,并从中择扰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改善干部知识结构,更新发展理念,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创新机制,改革乡镇党政正职的选任方式。一是试用。要充分发挥干部试用期制度的政策优势,大胆地试用年轻干部,把年轻干部先放到乡镇长岗位上试用,或把年轻干部先放到工作环境比较好的乡镇担任一把手。有效地缩短试用期,提高试用频率和试用效益;要在试用中逐步加压,加速成才,使试用干部制度真正成为识别干部的“试金石”,成为锻炼干部的“练兵场”,成为加速干部成才的“加速器”,成为选拔干部的“过滤器”。二是聘用。针对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选用对象,可以尝试用聘任的办法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明确聘用期限,聘用期间,享受乡镇党政一把手同等政治、生活待遇。对表现出色,得到群众和组织认可的,可通过选举,将其纳入公务员队伍。对表现平平的,及时解聘。三是挂职。挂职可采取“上挂”和“下挂”两种。“上挂”即由乡镇党委书记在区县(市)直部门中兼任一定职务。这一任用方式有利于强化乡镇党委领导权威,调动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下挂”就是由上级部门领导或上级领导兼任乡镇党委书记,今后,可以考虑从市直部门的正科级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乡镇挂职担任党政一把手。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对乡镇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锤炼干部,有利于增进上下勾通,还有利于增加乡镇投入。四是公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可尝试突破等额选举产生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习惯作法,打破条条框框,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差额选举乡镇党政一把手。对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由乡镇党员或乡镇选民公开投票选举乡镇党政一把手,由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自己的当家人。

3、健全制度,畅通乡镇党政正职“下”的渠道。(1)建立任期制。要对乡镇党政正职的职务任期,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在同一乡镇同一职位上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任用期满不能提拔任职的,必须交流轮岗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同时必须明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乡镇党政正职必须任满一届。(2)实行聘任制。可以打破身份限制,让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参与竞争到乡镇党政正职岗位上来。(3)建立辞职制。对有这样那样的过错或失误,不适合继续担任乡镇党政正职的,可采取个人自辞和组织劝辞等方式,促使其辞去领导职务。

4、合理搭配,增强乡镇党政正职的合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理搭配乡镇党政正职必须做到“四要”:一要资历相异。即党政正职的资历要有一定的差异,最好是党委书记的资历老一点。二要性格气质相容。一般情况下应把顺从型与独立型、外倾型与内倾型相互交错搭配。三要能力互补。要将具有各种不同才能的人组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四要心理品质共处。总之,要使乡镇党政正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吸引、取长补短,真正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使之发挥好最佳搭配效益。

5、联系实际,正确处理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的几种关系。一是组织选任与个人自愿的关系。二是适时调整与相对稳定的关系。三是注重素质与适应农村工作的关系。

(三)抓培养教育,努力提高乡镇党政正职的综合素质

1、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的理论培训。一是要提升培训层次。要在教育引导乡镇党政正职增强理论学习意识的同时,组织乡镇党政正职到省、市委党校以及高等院校进行中长期专门培训。二是要拓展学习内容。除要学好党的理论外,还要针对乡镇党政正职岗位的特殊要求,切实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以及领导艺术、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三是要改进学习方式。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上党课、写理论或调研文章等一些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乡镇党政正职特点的新方法,力求理论学习在“学得进、用得好”两方面有所突破。市、县党委可开办假日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就一些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以提高乡镇党政正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针对性。可组织一些专题性学习调研活动,由市、县委明确相应的学习专题、调研课题,由乡镇党政正职开展学习调研,然后分期分批分片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发言,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要积极推行理论资格考试制、学习汇报制、学分制、学风群众评议制、学习效果考核考试制等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切实提高乡镇党政正职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继续开展集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总结近几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特别是要运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每两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灵活多样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模式、新方法。二是要大力开展典型教育。既要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也要注重运用反面典型案例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始终绷紧乡镇党政正职廉洁从政的思想之弦。

3、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的实践锻炼。要根据乡镇党政正职的阅历、知识水平、个性特长,积极采取措施,有目的地进行实践锻炼。要舍得把年轻乡镇党政正职放到复杂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或让他们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要有计划地安排乡镇党政正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或选送到上一级机关跟班学习,切实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储备。一是定人培养。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应明确分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为培养责任人,明确培养责任。二是定期培训。每年必须举办一期后备干部培训班,重点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培训,强化理论修养,更新思想观念,扩大社会接触,增强协调能力。三是定向培养。根据每个后备干部的性格、气质、专业等特点,结合岗位职责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立后备干部的培训方向和培训计划,促进一把手后备干部的定向发展。四是定量定性考核。每年底,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对后备干部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通过考核,把具备乡镇党政一把手素质的人才选拔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对现有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排队,特别优秀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表现平平的,及时淘汰出局,严把后备干部素质关。四是适时起用。要为年轻干部的成长精心造势。选派后备干部参加中心工作、处理突发事件、深入基层办点、上派跟班学习、下派挂职锻炼、经常表彰奖励等办法让后备干部渐渐“浮出水面”、“鹤立鸡群”,一分分造势,一步步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四)抓监督管理,切实保证乡镇党政正职的健康成长

1、加强引导,建立以乡镇党政正职自身为主体的自律机制。一是要加强自律教育。二是实行交心谈话教育。三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四是实行思想汇报制度。

2、超前防范,建立以组织部门监督为主体的预控机制。一是进行反馈警示教育。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宽严有度,客观公正,把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乡镇党政正职,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促使其改正缺点,更正错误。二是要建立班子内部制约机制。在配备班子时,不能只听乡镇党政正职的意见,要敢于把那些坚持原则的干部调配到副职岗位。同时,要通过干部的配备和教育引导,切实增强班子成员间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责任意识,提高班子内部的自查自纠能力。三是要定期交流。四是要经常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发现乡镇党政正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3、规范用权,建立以健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年度审计与任期审计相结合,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二是健全民主集中制。要建立和完善党委会、乡(镇)长办公会等领导班子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有效地规范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行为。同时要建立会议纪实制度,对会议全过程进行记录,以便监督检查。三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要增加一些工程项目建设、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透明度。四是建立对乡镇党政正职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制度。乡镇党政正职每年要对自己一年来尤其是用钱、用权等方面情况进行对照检查,纪检、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他们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拓宽渠道,建立以社会和家庭为主体的社会联防机制。一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每年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对乡镇党政正职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切实加强与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信访举报制度。要通过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拓宽信息来源,及时了解群众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意见,及早发现乡镇党政正职的问题。四是加强家庭防范制度。要通过开展“贤内助”、“廉内助”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乡镇党政正职配偶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家庭防范教育,构筑监督管理的“辅助”防线,杜绝和减少妻子的“枕边风”、亲朋的“照顾情”、子女的“软磨功”和各类“应酬风”对他们的干扰。五是建立社会监督制度。采取聘请联络员、发放监督卡、公开乡镇党政正职情况等措施,依靠周围的党员和群众监督乡镇党政正职。

(五)抓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乡镇党政正职队伍的活力。

1、建立健全以注重实绩和社会公认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健全和完善乡镇党政正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政绩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期考核工作,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分析评价乡镇党政正职。要重点探索建立乡镇党政正职的实绩目标体系、强有力的目标监督体系、权威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升降奖惩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要坚持简单易行、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完善个人述职、领导评价、民主测评、同向横评、组织评定等一整套考核程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乡镇街道范文第3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乡镇领导班子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乡镇换届,不仅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更替,更是基层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活动,全区将有1万多名党员和20多万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加深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这对于扩大党内外民主,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保证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为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领导保证的需要。乡镇领导班子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推动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总揽全局、攻坚克难的重要作用。今后五年里,我区能否抓住机遇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大做强XX新城、做活做靓XX古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要有一支用心谋大事、用心抓落实的干部队伍,要有大批政治素质硬、工作思路清、工作激情高、工作作风实、工作实效大、廉政建设好的优秀乡镇干部。只有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班子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顺利实现全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需要。全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相当多。搞好这次乡镇换届,选出让人民满意的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为XX又快又好的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

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换届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讲政治、顾大局的良好作风,抓紧抓好乡镇换届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严把程序

从7月中旬开始,区委着眼于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从主干线上选干部,突出从工作先进的地方选干部,突出看重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推进干部交流,通过分层分类推优、直面问政、综合素质测评、实绩认证、民主推荐、全委会(常委会)票决等方式,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本月底前,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人选将全部到位,进入换届选举程序,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检验和挑选。

要明确指导思想,严格把握政策。以党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为准则,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紧紧围绕推进XX经济结构大转型、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完善功能的要求,切实改进干部选拔方式,增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扩大民主,努力把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领导本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全区30个乡镇领导班子的职数设5—7人,即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1人、乡镇长(副书记)1人、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专职人大副主席(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正科级待遇)1人、副乡镇长1—3人(其中1人由武装部长兼任)。XXX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职数设3人,即书记兼主任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负责武装工作)。提拔担任乡镇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公务员身份,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原则上到今年底,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一把手”年满45岁的不再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党政副职和人大专职副主席年满50岁的不再任职,新提拔的党政副职年龄不超过42岁。大力选配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党政班子中一般应有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和1名女干部。

要坚决贯彻区委主张,选好领导班子。这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以后,与县级班子一样执行5年任期。与过去相比,乡镇班子的任期更长,所担负的责任更大。搞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关键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条是选什么样的人,另一条是怎样选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坚持按法律规定程序办事的关系,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在代表候选人的推荐、考察、确定、酝酿协商以及正式选举各个环节中,都要善于把党的主张变为代表的自觉行动,通过合法程序保证组织意图的实现。对人事安排,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说明,把区委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要求讲清楚,把人事安排方案的形成过程讲清楚,把区委关于人事安排的理由,包括工作需要、结构要求、候选人情况等讲清楚,认真负责地解答代表提出的有关问题,使代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党委的主张。

要严格依法照章办事,选好代表,开好“两会”。按照省、市委的安排部署和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天全区换届工作会议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于9月底前选举产生党代会代表,10月下旬召开乡镇(街道办事处)党代会,选举产生党委、纪委班子和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11月下旬分选区进行区、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产生区、乡两级人大代表,12月中旬召开各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政府正、副职领导。开好党代会和人代会,听取和审议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政策性、原则性和程序性都很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严把代表政治素质和议事能力关,把那些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议政议事能力、坚持党性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在工作中能起表率作用的优秀分子选为区、乡代表。要注重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代表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好生产一线代表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要按照区委、区选举委员会的部署,统筹安排好换届选举工作,正确把握政策,严格依法照章办事,选好选准党代表和人大代表。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这次乡镇换届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换届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乡镇换届工作有序进行,区委成立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要具体负责对所联系乡镇(街道办事处)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把好政策关、程序关和质量关,帮助解决换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换届成功。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迅速成立相关机构,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措施。能不能搞好换届工作,是对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的一个检验,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精力上集中,工作上到位,把各个环节的事项想透做细,应有的程序一点也不能变,该走的步骤一步也不能少,不要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搞应付。

要加强教育引导,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多年来换届工作的经验证明,选举工作出问题,往往不在党外,而在党内,多数还是党员干部。各乡镇党委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换届中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他们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把换届工作看作是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考评的一次大好机会。要教育干部职工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要认真做好落选干部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不论职务、身份怎么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一定要坚守好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对待代表的选择,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迎接组织和人民的检验。要确保换届期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乡镇街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乡镇街道;人性化;创新;诉求;老年人群体

1老龄化社会与乡镇街道社会工作

1.1老龄化社会进入常态,渐呈全面加重趋势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起始之际,我国已步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后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后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发展带动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带动的医疗条件改善的飞跃发展阶段,推动了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上升到2017年的76岁。在个别地区,如山东省济南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25%以上,把我国当下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冠以“老龄化社会"名副其实、无可厚非。我国在度过三年自然灾害后,从1962年到1970年八年间出生人口达一亿人之多,是建国后人口出生的第一高峰期。其中,这批人已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工龄30年以上,55岁已提前退休,尚有相当部分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即将退休,一波退休潮已来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出生高峰阶段的老年人多为独生子女,必然存在着养老质量、失独孤寡、精神慰藉、子女不孝、城乡差别、身体逐渐衰老等诸多的社会问题及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生理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出生年龄高峰转化为退休高峰的来临,渐呈加重趋势。

1.2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是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从年龄结构划分信访群体,老年人作为信访群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最多的,却是最难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占比基本在30%以下,较低的占比仅为10%左右,但那些久拖未决或无法解决,及那些“生命不息,信访不止”的典型案例,均为老年人信访者构成,他们在“上访-未果-再上访-仍未果-再再上访-依旧未果······”的循环往复中由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少数由老年人变成高龄老年人。作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处于信访工作的基层与前沿,形形色色的信访案件,不可避免地在叠加或更新。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八大、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思想理念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各级人大信访工作的治理结构、能力、质量不断提高,乡镇街道的人大信访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值得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仍无法抹去老年人信访群体中,出现的那些因历史变革、社会发展、个性心理畸形、个体(老年人)生理病变等原因,导致的那些合理不合情、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由老年人担当主力大军的信访案件的困扰。作为基层第一线的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是信访源头所在地,不仅最先接触、最先处理;而且也是持久战式的重复信访的第一责任人。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老年人信访群体,也是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难点和重点的局面难以改观的主要原因。

2老年人群体的特性分析

2.1正确认识老年人群体存在的必然性调研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信访者在信访群体中为数极少,40岁到60岁之间(简称中年群体)的信访者为信访群体的大多数;而60以上老年人信访者在信访群体中,各地虽有差别,但总体比例在30%以下。从分析各年龄阶段信访群体的诉求和结案情况看,占大多数的中年群体一般没有遗留问题,随访随结为常态化。唯独占比不大的老年人群体,却是重复信访、结案难度最大的信访群体。从我们对信访群体结构及结案难度的综合分析,清晰看到老年人信访群体存在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导致的原因是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又有“非一日之寒“的必然因素在里面。对此,作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有以这种认知态度出发,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有的放矢。

2.2引发老年人的参与因素特性分析老年人群体的基本诉求从产生原因角度分析,可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别。不同类别引发的信访案例所形成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接访要求和结案效果,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和判别老年人信访诉求归类,成为基层信访结案成效的关键所在,遇主客观因素交织的个案情况时,通常将是形成信访工作的重点或难点案例的先兆。本文试图分别从诉求产生原因的主客客观两方面展开分析讨论。

2.2.1主观因素一是追求公平型这类老年信访者在老年信访群体中占据较大比重,约占30%左右。一方面,在主席以法治国理念指导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家喻户晓的大好局面,也在不断提高部分老年人要求社会给予公正公平待遇的意识;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硕果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老年人对各项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的死角或欠缺部分的辨别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导致部分老年人追求社会待遇公平欲望的提升,进而在主观意识上形成,社会对自己有不公平待遇的差异性认知与诉求。二是政策法盲型。这类老年信访者虽然是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受益者,但由于在自我法治意识方面薄弱,甚至对国家政策和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或错误,导致这部分老年人在对国家政策或某些制度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错误的前提下,产生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建立在主观要求基础上的诉求。三是精神压力型。这类老年信访者,由于存在着较低的社会关注度,在社区或村民群体中地位不被重视或被严重忽视,或因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独特性造成的不合群或被不合群的社会地位,在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产生了建立在主观想象基础之上,异想天开或不切实际的诉求。四是生理病变型。这类老年信访者,源于个体衰老而形成生理病态情况下,且暂时又未被家人知晓或暴露缓慢过程中,产生近乎突发及他人意想不到、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却又是真实发生的诉求。虽然这类老年信访者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很小,但由于带有突发性,缺乏前期预兆,特别是对抗状态下,情绪极易失控,对其社会、组织或个人伤害力度无法预知。

2.2.2客观因素一是权益维护型。这类老年信访者,基本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的受益者或保护者。但由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阶段,即制度建设完善阶段,尚有不尽完善环节或细节等客观原因,导致在老年人群体中无法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的多为合理的诉求。其在老年人信访群体也占较大比重,约为30%左右。诸如涉法案例中长期执行未果,导致的信访案例最为典型。二是经济困难型。这类老年信访者,多因家庭成员因病因故缺失,或孤寡老人的子女不孝等情况,导致老年人不得不选择信访途径摆脱生活困境的诉求,在这信访老年人在乡镇与街道有明显差别,乡镇多于街道。三是矛盾纠纷型。这类老年信访者的诉求,大都受各种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影响所致。诸如:家庭矛盾导致的财产纠纷,婆媳、子女、邻里、街坊等矛盾引发的各种纠纷诉求,这类老年人诉求占比也不小,仅次于权益维护型。四是利用代办型。这种老年人信访者,通常与基层干部违法乱纪事项有关,往往在自身没有实质性客观诉求的前提下,诉求对象、内容又明确。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接访过程中,当触及较有深度或较为具体详实的问题时,他们却反倒吞吞吐吐、张口结舌,似乎成了不知情者的角色;但再次信访时,角色又转换为知情者。接访后对这种特出现象深入分析和调查,多种情况下这部分老年信访者并不是诉求的主体,而是诉求主体的替身或被他人绳头小利引诱利用所致,表现出明显地被人利用代人所为的特点。以上分析讨论看出,老年信访群体的诉求,无论是主观方面因素引发,还是客观方面因素引发形成的诉求,均可归纳为不同的类型特点。科学、准确把握老年信访群体表现特点,对乡镇街道人大的信访工作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3立足老年人群体乡镇街道社会工作创新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的积极作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事无巨细、面临基层、挑战与机遇共存,创新是提升成效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创新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的核心基础。

3.1思想观念创新老龄化社会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与新特点。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作为信访工作的排头兵,必须站在思想意识的更高层面上,在新旧时期环境、任务、特点交汇的历史拐点时刻,在观念、意识上不断创新,方可有的放矢地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思想观念创新主要体现在:

3.1.1坚持和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发展壮大起来的根基,他们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们的心酸,就是我们的辛酸。为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年人排忧解难,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颐养晚年,在喜悦快乐中安度晚年,是我们战斗在乡镇街道人大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的责任和义务。

3.1.2设身处地,构架与老年人信访群体的沟通桥梁所谓桥梁,是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老年人信访群体之间沟通的纽带、信息传达的枢纽、排忧解难的阵地。所谓设身处地,是指换位思考。假如老年人信访群体是你,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把老年人信访群体个体的他,视为自己的父母,视为未来的自己去思考、去认知,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与执行的哨兵、战士。调研中听取一位资深战斗在乡镇人大信访工作的老同志介绍经验时,该同志应对老年人信访群体,以老人个体之想所想、以老年人个体之为所为,设身处地的把他视为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自己,用心、用情、用义,解答国家方针政策,站在他的角度纠正误解和认知偏差的问题,多次化解多年未解之忧。

3.1.3树立全新的科学化就是人性化的思想观念前述试图从老年人信访群体诉求因素特性角度,剖析现实中引发的主客观原因,意在寻找科学化的理论依据。严格讲,所谓的科学化实质就是人性化的问题。过去,在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中,多侧重于国家方针政策的解释与执行问题,往往忽略对老年人信访群体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排查与摸底。对个体差异,特别是生理和心理非健康状态下引发的不合理或非理性的诉求,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导致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科学化大打折扣,无形之中将人性化淡漠。长期以来人性化较为敏感,在思想观念缺失或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的成效是不言而喻的。新时期、新环境、新特点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科学化推进了一步,树立和创新人性化的思想观念,成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开创新局面的突破点。实地调研中,一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大胆引进“心理医生”配合信访工作效果非凡。科学化观念的形成到落到人性化,急需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3.2方法措施创新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在信访工作的积极做用,已成为各级人大信访工作中有效的治理机制。在当前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下,特别是如何针对老龄化社会常态下,在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中,方法和举措的不断创新成为建设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方法措施创新主要体现在:

3.2.1利用信息时代网络大数据,全方位把握信访工作动态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快车道,大数据理论技术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亦应引进大数据理论,使之成为系统全面掌握信访工作全程动态的有效工具。大数据理论技术在乡镇街道人大得以应用,将可更加有效地提高信访案件跟踪、结案等动态。建议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及时将大数据理论技术纳入到完善的体系建设中来。

3.2.2创新人性化的方法和举措,试点推广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的方法举措,能否客观真实地体现人性化,能否依据老年人信访群体中不同个体诉求特点对症下药,改变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程式化套路。针对老年信访群体的个体差异,拿出有效地治理和化解方法举措,势必事倍功半。前述某乡镇人大工委主任,引进“心理医生”协调配合本职信访工作,是人性化理念转化为方法举措的大胆尝试。期待上级人大主管部门,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毕竟,仅仅依靠个人实践努力是有其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摸索和实践。创新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人性化的方法和举措,应能在上级领导部门监督指导下的试点、推广建设体系的过程。建立以人性化的方法举措,既是创新,也是治理机制的建设。

4老龄化社会常态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的思考

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远见。伴随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对应的是少子化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针对独生子女及失独老人特殊群体的养老政策问题、提高劳动效率应对老龄化与少子化的社会能力、全社会养老体系规模的均衡与适应水平等,都将是老龄化社会环境下,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的潜在难点或风险源。我们必须要对老年人信访群体再生、新生的土壤进行研究和探索,建设和完善不断发展变化的治理机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5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立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从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的实际工作出发,正视它存在的必然性和系统性;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创新人性化的方法举措,才能使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更加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使社区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才能使老年人建立在身心健康基础上的颐养晚年;才能使他们的子女们毫无后顾之忧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伴随老龄化社会进入常态,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只有立足老年人诉求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发挥乡镇街道人大的职能所在,才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颖,丁延安,李美红.临城街道人大建言推出亲民信访新举措[J].山东人大工作,2011(10).

乡镇街道范文第5篇

金秋十月,走在“千年古城”镇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是老人孩子们舒心的笑声,看到的是年青人忙碌致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丰收处处,生机勃勃。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正迈着坚实而又自信的步伐,去实现科学文明和富裕进步的美好目标。喜悦写在脸上,行动践证誓言,而这一切,都是该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后带来的喜人变化。

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前提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群众的要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相结合,从农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为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坚持德法相济,在认真抓好试点村创建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普遍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形成了村村重视、家家参与的良好格局。探究该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扎实开展的缘由,还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深化农村教育、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来抓。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一方面可以使无形的教育变成有形的工作,能够通过一条街把环境整治、卫生体育、科技文化、政务公开、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打造一个强化农村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减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用该镇党委书记的话说:“乡镇的发展,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既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又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融洽干群关系维护稳定,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好。”

群众和社会的强大合力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开展创建活动,投入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效的投入,达到创建标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该镇各村尤其是第一批参与全市文明一条街创建的试点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在外关系相对较多,有的集体经济薄弱但个体大户数量不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多方筹措,确保投入,是该镇实现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发动群众集一块。村是该镇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大村,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集体经济外债达80多万元,可谓一穷二白。近年来,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想事干事,凭干净树形象,用干事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该村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村后,村两委干部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通报,全体村民一致表示:这样利村利民的好事,集资干,值!短短三天时间,群众将集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村里,不到半个月时间,一条长230米,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镶嵌在该村的“南大门”,用该村群众的话说:“村里修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路’,更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富裕文明路’。”倡导大户捐一块。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勤劳守法的群众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也都愿意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和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镇“文明一条街”5个试点村建设过程中,有30多位个体企业主、民营大户捐款捐物10万余元,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投入。依靠社会筹一块。市直单位功不可没。他们有的给所包村送来了捐款,有的送来了实物,有的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多次派人前来指导帮助文明街建设。其中,市局不仅无偿给所包的村捐赠了8盏高标准路灯,还送来了现金;包驻村的报社领导在单位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硬”是挤出钱送到了村里。所有包驻该镇文明一条街的单位,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镇和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大力支持。

显著的成效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力明证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至今,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个“了”字可见一班。农村环境改善了。各村都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文明一条街建设的突破口,广泛开展了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对街道两侧的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等“四大堆”进行了及时归位清理。全镇各村总计清理垃圾2300多吨,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400余间,粉刷墙面6万余平方米,促进了环境面貌的根本好转。精神文明生活丰富了。依托文明一条街,全镇各村新建老年健身活动点30余处,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12个。每逢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西皋村的吕剧业余剧团、东关北村的秧歌队、回北村的“大嫂子”演出队等文艺团体走村串户,播洒精神文明,成为该镇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发展环境优化了。通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该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切实提高,知礼、守法、诚信成为大家的自觉共识,热爱,美化,建设蔚成风气。发展环境的大优化,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今年以来,该镇已成功引办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去年引进的项目已有12个投产达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和越级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平安、打造经济强镇”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乡镇街道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等信用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金融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助推辖区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推进普惠金融有效落地农村,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机制,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优质的区域金融生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建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行参与、部门配合”的模式,在坚持“严格标准、共同评定”的原则下实行创建工作重点联系机制,信用村创建在实现区域内各金融机构创建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优惠条件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制度规定。评定的信用村、乡镇(街道)由区政府统一授牌,确保农村信用创建的品质与公信力。

四、组织管理

成立市区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下设办公室挂靠人行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五、工作职责

(一)人行市中心支行、区发改科技局、区金融办:在区政府统一组织下,指导信用村、乡镇(街道)评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根据创建工作目标定期召开联席会进行效果分析,在辖区内形成信用评级成果互认、信用优惠共享的工作机制。

(二)各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信用村、乡镇(街道)的初级推荐;信用评定档案的采集、审核、保管、更新工作;制定落实信用贷款等优惠政策,宣传推广信用评定成效。

(三)各乡镇(街道):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信用村、乡镇(街道)的基础材料审核、上报;协助银行开展村级金融债务的清欠工作。

六、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条件

(一)信用村

1.村集体无不良贷款或村集体历年不良贷款已核销转表外。

2.指标要求:信用户占比(该村信用户/该村总户数)不低于20%;贷款覆盖面(该村总授信农户户数/该村总户数)不低于25%;不良贷款按表外还原后计算在1.5%以内(具体指标考核可以重点联系行为主)。

3.上年内,除因自然灾害、家庭重大意外等原因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的贷款笔数累计不超过该村近一年投放的小额贷款笔数的3%。

4.村两委能够积极支持银行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户相关信息,协助银行机构组织资金、发放贷款、清收旧贷以及推广其他金融业务。

(二)信用乡镇(街道)

1.辖属的行政村无不良贷款,信用村的比例达50%以上,不良贷款按表外还原后计算在1.5%以内。

2.上年内,除因自然灾害、家庭重大意外等原因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的贷款笔数累计不超过该乡镇(街道)近一年投放的小额贷款笔数的3%。

3.乡镇(街道)、村两委能够积极支持银行信贷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户相关信息,协助金融机构贷款本息到期提醒、逾期催收等工作。

七、创建工作流程

(一)对象筛选。优先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人口居住集中、存量客户较多、资金需求旺盛、政府扶持明显、沟通协调较好的乡村开展信用创建。

(二)信息收集。由重点联系银行利用现有的农户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村及信用乡镇(街道)基本信息、贷款需求信息、扶贫小额贷款信息、农业和林业等管理部门相关公示信息,并加强与有关村、乡镇(街道)的沟通联系,通过调查核实确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为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三)推荐上报。严格按照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条件,由重点联系银行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上报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初级名单,也可由几家涉农金融机构联合推荐上报。

(四)集中会审。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办公室提交评审的信用村、乡镇(街道)集中会审、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评定的信用村、乡镇(街道)名单。

(五)结果公示。对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结果将通过政府信息网等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公示后无疑议的,评定小组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发文认定并对信用村、乡镇(街道)予以公开授牌。

八、激励政策

(一)实行整村授信。对信用村可由重点联系银行进行信用户贷款批量调查、批量授信,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客户体验。

(二)优化贷款方式。倾斜信贷规模,优先满足当地信贷需求。评定为信用村的,对该村内信用户单户额度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贷款可采取信用方式发放,最高信用贷款额度由各银行自主决定。当信用贷款不良率超过1.5%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贷款笔数超过该村贷款总笔数3%时,涉农银行机构应暂停信用贷款的发放。在联合村两委对逾期客户进行清收,信用贷款不良率降至1.5%(含1.5%)以下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贷款笔数在该村贷款总笔数3%以内时,可以恢复信用贷款的发放。

(三)贷款优惠倾斜。信用村的农户,其贷款利率应低于非信用村的农户;采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支持的信用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享受优惠利率政策,不再单独享受信用村的优惠利率政策。

(四)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各涉农金融机构可利用信用创建活动,优先将小额支付便民点升级为普惠金融服务点,优先布设自助机具、安排流动服务车,优先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提供存款、结算、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给予信用村、乡镇(街道)争取风险担保金或贴息资金等优惠政策。

九、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管理

(一)信用村、乡镇(街道)年审

1.信用村年审。信用村评定后,实行两年一检制,由各涉农推荐银行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初审,统一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最终审定。年审通过的,可继续享有信用村称号,并享受信用户、信用村有关激励政策。若信用户经营情况、还款意愿发生显著变化,金融机构也应及时对借款人进行额度调减,同时调整对信用村的整村授信额度。在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况消失后,可恢复原有额度。

年审时,若信用村贷款不良率超过1.5%,可给予该信用村三个月的调整期。若三个月后,该村小额贷款不良率仍超过1.5%,则取消信用村称号。调整期间,该村信用户不得享受信用村的激励政策,但对信用户的激励政策不受影响。

2.信用乡镇(街道)年审。年审时,该乡镇(街道)内信用村因不良贷款率超标被取消信用村称号而造成全乡镇(街道)信用村比例不足50%,应取消该信用乡镇(街道)称号。信用乡镇(街道)内贷款户贷款不良率超过1.5%,可给予该信用乡镇(街道)三个月的调整期。若三个月后,该乡镇(街道)贷款户贷款不良率仍超过1.5%,则取消信用乡镇(街道)称号。调整期间,该乡镇(街道)信用村不得享受信用村的激励政策,但对信用户的激励政策不受影响。

(二)建立管理台账。开展年审工作的相关涉农金融机构,需建立年审台账,并及时整理更新,以加强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的管理。

(三)强制退出机制。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评定小组可立刻取消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称号,被取消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称号的,其享受的一切激励政策同时取消。

乡镇街道范文第7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整合现有各类资源,搭建乡镇(街道)购买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基层民政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成一批汇集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服务基层,落实民政政策,链接服务资源,推动民政工作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提升民政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力度,畅通社会组织参与民政事业转型升级渠道,完善站点建设、政府采购、服务管理、督导评估等系列措施。坚持统筹协调,整合民政购买服务等资源,加强各层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

三、服务内容

社工站围绕民政重点工作,开展以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一)社会救助服务。推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对象排查、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

(二)养老助老服务。推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开展留守、空巢、特困老年人巡访评估、生活照顾安排、家庭关系协调、社区参与等服务。

(三)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推动开展困境儿童家庭随访和对象核查评估,对儿童家庭及监护人开展监护法制宣传、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能力建设等工作。

(四)社区治理社会工作服务。协助困难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支持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公益性组织,推动建立基层“五社联动”机制(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汇聚社会公益力量资源,在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建站方式和标准

(一)组织架构。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由区民政局统筹实施,日常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指导,具体事务由承接机构社工组织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设置“社会工作服务站”标识,挂靠在乡镇(街道)民政办;有条件的可单独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区民政局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指导工作组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乡镇(街道)社工站开展服务。

(二)人员配备。承接机构应根据协议配备驻站社工队伍,明确驻站社工身份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聘用的工作人员。驻站社工原则上要求应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人员,或者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且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聘用驻站社工为原乡镇民政协理员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同等条件下原乡镇(街道)民政协理员和本地户籍人员优先。如社工人才不足,驻站人员专业和学历可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但驻社工站人员3年内仍未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退还项目承接机构,由项目承接机构另行安排其它符合条件的人员入驻。

(三)场所设置。乡镇(街道)为社工站提供办公场地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办公用房、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用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根据服务需求设立个案咨询室、小组活动室等活动场所。

(四)制度建设。各站点建立规范的运行流程和管理标准,制定包括人员、项目、督导、志愿者、服务场所使用以及文书档案等管理制度。

五、购买服务

(一)项目购买方式。依据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组织实施购买服务程序,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和召开项目评审会等多种方式,确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承接机构。购买服务既要考虑项目费用,更要注重服务提供能力、服务素质及服务质量,不能仅以“价低者得”为原则。服务协议应明确项目期限、服务内容、目标任务、服务要求、各方权利义务、绩效评估、违约责任等内容。社工站购买服务项目期限一个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周期内实行一年一签,年度评估结果为良好或合格的续签合同,评估不合格的不予续签,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重新确定承接机构。

(二)购买主体和承接机构。社工站服务项目的购买主体为区民政局。社工站服务项目原则上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对暂无合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的,也可由较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和公益项目运营管理能力的其它社会组织承接。各乡镇(街道)社工站由承接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根据合同要求派驻社工实施服务项目,原则上每个站点不少于1名社工,区民政局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承接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具有较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和公益项目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组织;章程的宗旨、业务范围中应明确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或与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困难救助、为老养老、儿童关爱、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内容;2.具备规范的财务和纳税资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与项目承接相适应的专业执行团队;3.无违法违规记录,社会信誉良好。符合承接主体要求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在3A以上的可优先承接,评估等级高的优先于评估等级低的社会组织。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1年3月底前,区民政局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制定社工站建设和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乡镇(街道)悬挂社工服务站牌匾并落实服务场所及相应的设备设施。

(二)启动运行。2021年4月底前,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确定承接机构并签订服务协议。承接机构根据服务协议和服务清单,驻站开展专业服务。

(三)考核评估。每年年底前,区民政局对站点建设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评或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报市民政局。

七、职责分工

(一)区民政局:根据服务需求和资金保障情况,制定本地区社工站服务项目的年度计划;督促乡镇(街道)为社工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指导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项目实施;负责对社工站驻站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督促承接机构与驻站社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薪酬并办理保险;制定评估计划、退出机制和应急预案;每半年向市民政局提交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二)乡镇(街道)民政办:1、为社工站业务开展提供必需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设备;社工站所在地为农村乡镇(街道),且入驻社工在工作地无住房的,应帮助协调解决入驻社工的临时工作宿舍,提供必要生活便利。2、指导社工在当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对驻站社工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及时向承接主体反映驻站社工工作情况。3、把社工站安全生产纳入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范畴,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社工站场所和设施设备安全。

(三)项目承接主体:应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基本情况、专业资质、年度财务报告、社会服务项目经验等相关信息;按照服务协议设立服务站点,组织社工开展专业服务,依法依规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定期向民政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并接受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街道)民政办要提高认识、将社工站建设作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强化推进、落实。

(二)落实资金保障。依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闽民社工〔2020〕12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落实社工站购买服务经费。

乡镇街道范文第8篇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1、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局财务科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保证会计结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综合预算、费用开支标准,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报帐员管理和培训。各站必须设置报帐员1人,业务量大的站,如杜桥站应设置报帐员2人。报帐员原则上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担任,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限定时间培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务科还要对各站的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管理。

二、局财务科和结报单位的职责

(一)财务科的职责

负责各结报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介缴财政专户,支出按核定的定额拨付,实行报帐结算制度、集中核算。保证各站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1、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的费用开支标准,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等情况,财务科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3、工资支出。对各站人员工资,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有关规定,由局财务科统一编制工资表册,寄到各站,并将款拨付到各站的银行帐户上。

4、备用金管理。为保证各站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核定各站备用金3000-5000元,一次性汇入各站银行帐户,结帐后补足定额备用金。

5、款项拨付程序。各站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如: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等,在核定备用金额度内支取。购买性支出,根据各站用款申请书和政府采购审批表,经审核批准后,原则上将款汇到政府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根据实际也可汇到有关站的帐户上)。因情况特别紧急的支出,核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追加拨付。工程款项,实行工程预(决)算制度,经局审核批准后,专项拨付。经确定缴付的公积金、各种社保基金,由局财务科直接支付,其他有关规定的支出款项,经批准,将款拨付各站。

6、按报表的报送日期,定期向各站发送财务报告,以便站长及时了解本站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财政、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监督和检查。(二)结报单位的职责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广电站,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各站必须对自己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结报单位主要职责是: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以及有关管理办法、规定,坚持费用开支标准,执行工程预(决)算制度。

2、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所有收入必须按规定标准收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不得截留、隐瞒、坐支收入,更不准私设“小金库”。

3、按规定准确、及时编制综合财务预算(局财务科协助提供有关资料),编制综合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作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向局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4、定期结帐。结报单位每月向局财务科结报二次,业务量大的可结报三次,原则上每月的15号、16号、25号、26号为结报日。结报时,带齐当前的收支票据,分别按规定准确无误填写好收支结报单。收入结报单一式四份,一份广电站备查,一份粘于存根联,一份附发票记帐联报局财务科记帐,一份附发票报核联报总站审核(一本发票一份结报单)。支出结报单一式二份,一份附原始凭证报局财务科记帐,一份备查。

5、按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收入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理、合规、合法。票据领缴销手续等按局规定办理。

6、银行帐户的管理。各站只许开设一个支出帐户,不得开设第二个帐户和储蓄帐户。支出帐户的收入方,只有局财务科汇入的款项和该支出帐户的利息收入。银行帐户印鉴,实行分别保管。即:站长1枚印章,报帐员一枚印章,报帐员应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备查簿)。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档案室的配置与会计档案的移交

1、会计人员、计算机、档案室的配置

会计集中核算后,应配置会计人员、计算机(详见集中核算管理方案),配置会计专用档案室一间,以规范会计档案,加强管理,便于查阅,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友情链接